視頻: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區間7%-8%  來源:CCTV新聞
  中新網12月24日電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後遺症的速度。”臺灣《旺報》24日評論文章指出,大陸經濟經過35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到了換擋期,也是前期政策的消化期和轉型的陣痛期。換擋期是指,世界上任何一個經濟體經歷起飛階段的高速增長之後,都會逐漸走緩。
  文章摘編如下:
  大陸經濟在高速發展階段,在取得巨大經濟成就的同時,生態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及人口紅利都在減弱,特別是經濟發展方式的深層矛盾和問題亟須解決,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付出新的成本,這也是經濟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諸多高速發展“紅利”邊際效應遞減,增速換擋也就不可避免。
  經濟發展速度換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在經濟行為與心理層面進行調適。在2013年,社會各個層面都在重新認識和適應經濟從高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轉變,這樣一種心理調適和政策預期有利於保證經濟發展“換擋期”的順暢性。
  完成換擋關鍵要靠改革。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針對性地做出的許多改革決定,是根本性、歷史性和革命性的制度安排,最終目的是促進和保障大陸長周期的持續發展。實現這樣的戰略目標,大陸必須從長計議,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諸多矛盾,在此過程中需要避免大規模系統性的跌宕起伏。
  改革的重中之重是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解決好市場與政府的關係。讓渡權力本質上是自我革命和自我矯正,產生的陣痛甚至劇痛可想而知,主動放棄部分實質性權力才能真正落實中央的改革部署。
  其次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系列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尤其是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大陸已經成為製造業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的國家,現代工業體系和巨大產能是大陸來之不易的優勢,但過度產能也造成了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拖累”。經濟換擋本質上意味著從根本上去除高增長衍生的產能過剩痼疾,改革久治不愈的擴張性增加過剩產能的體制機制,促使經濟運行走向良性和有序。
  再次是保證糧食生產安全,特別是保證糧食種植面積,提高種植水平。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糧食供應的外部依賴風險,提高大陸應對國際經濟波動衝擊的能力。這也是推進改革,實施經濟換擋的重要保險措施之一。
  此外,還需要著力擴大內需,包括投資和消費,最重要的是消費需求。整體看,國內消費需求潛力巨大,加上外貿出口,以及物流市場流通量,整體上看,未來大陸市場將是世界最大的市場。
  擴大內需成為世界市場
  人口結構變化和生活方式變化衍生的養老市場、家政市場,這樣一些專業化的相對需求更加明確的市場也亟待開發。這種中長期的消費增長將與整頓調理後的產能供給形成均衡匹配,有利於將換擋後的中國經濟保持在中速常態的軌道上。
  因此,發掘市場潛力,構建現代市場體系,激發民眾消費力,把潛在消費需求轉變為即期真實的消費需求,是2014年的重要工作。其它工作還包括擴展國際市場,逐步形成大陸新一輪的區域佈局、城市化佈局等。
  從外圍環境看,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也會對大陸產生一定的外部壓力。但總體而言,大陸經濟發展的內部動力比外部壓力更足。可以預見,2014年大陸經濟仍將是穩中求進、穩中提質的一年。(陳文玲)  (原標題:台報:大陸經濟“換擋”是大工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g52ogvwy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